7月9日上午,河南医药健康技师学院中药博物馆群内药香袅袅、笑语盈盈。来自开封市集英小学和苹果园中路小学的70余名师生及家长,共同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中医药文化探秘之旅。 这 也是河南药院今年暑期面向全市中小学生开展公益研学活动的第一批小学员。这场专为开封娃量身定制的研学活动,融合知识、趣味与实践体验,让孩子们在触摸历史、动手操作中,近距离感受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
中药文化馆触摸千年智慧
在中药文化馆,师生和家长们一同沉浸在传统中医药文化的氛围中。现代中药产业学院陈晶晶老师生动讲述了华佗、张仲景等名医的传奇故事,揭开了百年老 字 号独家秘方和泛黄医书里智慧宝藏的神秘面纱。 馆藏陈列精美丰富, 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是戥秤、捣药杵、铁碾船这些他们从没见过的传统中药称量炮制工具,他们轻轻推动古法药碾,拎起精巧的戥秤,好奇地模仿古代 药工 在 石 臼里捣药的动作,在互动体验里触摸中医药传承的温度 , 感受中医药文化的源远流长 。
同学们驻足观看精美展品
手持戥秤精准称量
亲身体验传统碾药
中药博物馆解锁中药奥秘
移步中药博物馆,浸液标本区、腊叶标本区 、 矿物标本珍藏区数百种中药标本整齐陈列,从滋补珍品灵芝、人参到 黑熊、藏羚羊 的标本,一个个“药材明星”让孩子们在惊叹中刷新对“药材”的认知。“原来焦作的山药、 开封的 菊花都是咱河南的‘宝贝 ’ 呀!”一位同学在“药材地图大发现” 沙盘前 兴奋地说 道 。
对照地区找到药材的“老家”
珍贵的动物标本陈列
《清明上河图》中“赵太丞家”药铺的场景复原充满代入感,药铺里郎中为“千金小姐”诊脉的小景复刻得栩栩如生,孩子们纷纷在此拍照打卡,仿佛穿越到北宋的市井药 房 , 触摸到了 中医药文化的历史温度。在研学特别设置的“火眼金睛辨真假”环节,同学们认真聆听老师讲解识别药材小技巧,对中医药知识的兴趣也 愈发 浓厚。
认真观察药材,练就火眼金睛
珍贵的矿石药材
中药调剂室 拼出来的药材学问
研学的最后一站是河南药院的中药调剂室。在这里,现代中药产业学院教师焦文静带领同学们开展了有趣的中药拼图活动。背后是高大的传统中药柜,面前是摆放整齐的七味中药材,孩子们开始动手体验, 指尖的触感与鼻尖的药香交织,让抽象的中医药知识变得可触可感。 焦文静老师详细介绍了玫瑰花、竹茹、勿忘我、陈皮、金莲花、淡竹叶、王不留行这七味中药材的形状特点、药用价值,指导同学们用这些药材拼图。“好巧啊,这个‘王不留行’和我一个姓,我们都姓‘王’!”集英小学5年级12班的王雨宸一边兴奋地说,一边好奇地端详着黑色细小的种籽。海马、 梅花鹿、东北虎、松鼠、人参、金银花、薄荷……大家兴致勃勃地挑选着自己心仪的图案,用镊子夹起手边的中药材精心拼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老师细心地在一幅幅拼图上加盖中药博物馆的专属“打卡”印章,为孩子们亲手完成的作品留下独特印记。
教师讲解拼图所用的药材药性
用镊子夹起手边的中药材精心拼制
这场“药香浓郁”的研学活动,“看、听、做”相结合,让孩子们近距离接触中医药文化,不仅加深了他们对中医药知识的了解,更在幼小的心中撒播下传承传统文化的种子。“研学活动报名之火热远超我们预计,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广大青少年及家长对中医药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河南医药健康技师学院党委书记陈凯说,“河南药院作为河南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河南省中医少年健康说研学基地、开封市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将继续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不断推出公益研学活动,让更多中小学生走进河南药院,感受中医药文化的魅力,共同守护这份传承千年的智慧宝藏。”
文/图:宣传部(统战部)
编审:李茜
复审:王颖
终审:樊予惠
校对:宣传部(统战部)